English

赵菊春:挑战人生败局

1998-10-07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他的文化基础很差,于是他努力使自己会“说”。在北京举办的大型演讲会上,他用夹带着湖南口音的普通话演讲,征服了全场的听众。会“说”之后他感到离不开“写”,他下决心要把“写”这块补上去。半年之后,他的著作一部接一部,其速度之快,变化之大,是一般人所无法想象的。

认识赵菊春先生是1996年7月。那时他刚来北京,连住的地方也没有确定。当时是个小型的聚会,参加的人有几位作家,还有几位文化公司的老板。

第一次见面赵菊春先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先是他这名字,有点女里女气的,但人却长得像个小日本,饱经沧桑的脸上阳刚气十足。其次,他的谈吐不多,但简短有力,一句是一句,他说他是来北京谋求发展的,既没有虚伪的客套,也没有初闯北京的人那种狂妄和嚣张。再次,他的握手很有特点,是那种发自内心的而且十分投入的握手,有力、干脆、不亢不卑,既传递出友好亲切,又传递出自信和坚定,让人感到他是个值得信赖的朋友。

谈到赵菊春先生,不能不提他的演讲。当听人说他是个演讲家时,起初我以为仅仅是恭维而已。是的,我觉得不像。那个时候我已了解他只有初中水平,平时说话也看不出有多么了不起,倒是湖南口音较重。直到有一次去现场亲耳聆听了他的演讲,我才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那次是在北京丰台体育场举行的一场全国性的大型演讲会,首都不少名家和新闻单位都参加了。我是作为他的朋友而去凑热闹的。那天下午观众有一千多人。他依然是用夹带着湖南口音的普通话进行演讲,但神态、情绪、手势和平时却完全不同。叙述时平静如水,动情处声泪俱下,高潮时慷慨激昂,其间反复数次,不断地调动和引导听众的情绪,使之气氛和节奏高度地保持一致,结束时,听众掌声雷动,他的嗓子也哑了。

他是一个善于用情绪来控制和调动听众的演讲家,这不仅有效地弥补了他自身的缺陷,而且显然比那些口齿清晰哲理深奥的演讲家更易于被听众所接受和认同,也更具有感染力和号召力。

毫无疑问,这是他智慧和能力的体现。他自己则解释说,演讲只是他的个人爱好,太高的水准谈不上,目前这几下也是逼出来的。

赵菊春先生的写作是在来北京后开始的。他说他的文化基础太差,所以他曾努力使自己会“说”,但是,会“说”之后,又更感到离不开“写”。既然不能回避,就不如正视。因此,他下决心要把“写”这块补上去。到这时,关于他的经历、毅力和过人的干劲,我都已有所了解。虽然起点不高,但只要他下了决心,我相信他会干好的,何况他有太多的坎坷太多的生活,也有太多的话想表达,于是,我鼓励他说写吧,事在人为。

果然,半年之后,他就完成了第一部作品《营销实战指南》,望着厚厚六十万字的书稿,我是既敬佩又惭愧。这正应验了那句老话:社会是最好的大学,生活是最好的教科书。

这之后,他的著作一部接一部,其速度之快,变化之大,是一般人所无法想象的。尤其是根据自己多年实践而总结编撰的《演讲艺术全书》、《口才实用全书》本属于工具书,却竟然十分畅销,而且上了《中国青年报》畅销书排行榜,真是不可思议。朋友们在闲聊时,都称他为“奇人”。

几年来,赵菊春先生在北京的经历是辛苦的,艰难的,但也是极为可喜极为成功的。他已越过了生活的磨练和积累时期,他的意志和阅历也进入了成熟期,接下去他面对的将是冲刺和收获。不管你过去如何,社会只接纳并承认强者和成功者,这是现实。赵菊春先生对此也深有认识,正如他自己常说的,命运永远把握在自己手上,天上从来就不会掉下馅饼。

《挑战人生败局》是赵菊春先生第一次向读者直接表述自己在人生道路上的坎坷经历,包括他的所思、所感、所悟。这也是在朋友们的建议下,他才动笔的。他一直担心自己“瞎琢磨”的东西能否拿得出手,然而朋友们一致认为,他的“瞎琢磨”是源于生活和经历的,可能不是太高深,但却真实,可信。而只要真实可信的东西,无疑都是有价值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